盛夏时节,双山子镇项目建设现场,塔吊林立、机械轰鸣,工人忙碌穿梭……在这片热土上,总投资20多亿元的7个重点项目正加速推进,其中5个超5000万元的项目已进入建设关键期。今年上半年,全镇完成固定资产投资近1亿元。这份亮眼成绩单的背后,是当地创新实施“支部建在项目上”工作机制,以党建引领项目建设的生动实践。
今年以来,双山子镇深入贯彻落实“三级书记”抓项目部署要求,针对以往项目建设中存在的“协调难、推进慢、服务散”等问题,积极推行“支部建在项目上”工作模式,让党员冲在建设前沿,推动党建与项目深度融合。
“我们按照‘一个项目、一个支部、一支队伍’的原则,在全镇重点项目中成立5个临时党支部,帮助企业解决发展中遇到的难题。”7月25日,双山子镇党委书记董学文介绍,“由镇里主要领导挂帅,抽调精干力量驻企服务,定期召开协调会议,督导项目进度,解决实际问题,真正做到把党的领导贯穿重点项目建设各环节、全过程,构建起‘党委统筹、支部主抓、党员落实’的项目推进体系。”
“以前用地审批卡壳、水电接入不畅,现在支部党员主动上门协调,用地矛盾一周内化解,水电线路一个月内到位。”谈起项目落地的便利,总投资2000万元的中红三融农牧有限公司小巫岚肉鸡自养场项目负责人黄伟刚指着厂区外已平整好的施工用地,脸上难掩笑意。这得益于临时党支部建立的“全周期服务”机制:从项目签约落地到竣工投产,支部党员全程跟踪,聚焦用地审批、水电配套等关键环节,提供“一对一”协调攻坚服务,变“企业找服务”为“服务找企业”。
今年以来,双山子镇各项目临时党支部累计召开协调会议12次,解决用地审批、水电接入、矛盾调解等难题16件次;建立“项目进度周调度、难点问题半月研”机制,通过“现场办公+集中会诊”,推动项目平均建设周期缩短20%。“支部就是‘主心骨’,党员就是‘急先锋’,有问题当场拍板、限时办结,我们只管一门心思搞建设。”黄伟刚说。
党建引领下,双山子镇不仅在项目建设上跑出“加速度”,更带动了产业升级与民生改善。在总投资10亿元的青龙满族自治县杂粮食品产业园项目的带动下,多家杂粮种植、初级加工企业相继靠拢,形成“链式发展”集群;项目投产后,预计年产值超7.2亿元,增加就业岗位500个,带动周边上千户农民增收。
“把支部建在项目上,不仅让党员干部在服务项目中锤炼了本领,更让群众切实感受到发展红利。”董学文说,双山子镇将持续深化“支部建在项目上”机制,围绕现代农业、新能源等重点领域谋划储备项目,力争全年固定资产投资突破3亿元,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强动能。
扫一扫分享到手机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