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墨香在青砖黛瓦间流淌当宣纸铺就的山村文脉徐徐展开这个“五一”青龙满族自治县傅杖子村正以一场特殊的文化仪式叩击着人们的心扉……
5月1日至5月20日,一场别开生面的“梦绕家山——木头凳镇傅杖子人书法作品展”将在幽燕美术馆拉开帷幕,近二十位傅杖子籍作者以楷、行、草、隶等多样书体,挥毫泼墨呈现近50件作品。在这个墨香氤氲的小山村,书法爱好者如繁星闪耀,举办村级书法展更是青龙首例。这不仅是一场笔墨的盛宴,更承载着一个村落的文化密码。让我们跟随这些跃然纸上的字迹,一同探寻傅杖子村绵延不息的文化传承,解锁乡村振兴背后的精神力量。
在河北与辽宁的交汇处,有一个宛如世外桃源般的小山村——青龙县木头凳镇傅杖子村。这里山高林密,像是大自然亲手编织的绿色屏障;清水潺潺,那是大地奏响的灵动乐章。深岭山水叮咚,山清水秀的景致,赋予了这片土地无尽的诗意与灵气。全村不过500余户,人口不足2000口 ,却宛如一颗隐匿在山林间的文化明珠,散发着独特而迷人的光芒……
多年来,傅杖子村靠教育传承文化,让文脉气息在每一寸土地上弥漫、扎根。追溯往昔,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这个村一位名叫傅奇的书法爱好者,犹如一颗璀璨的星辰,划破了小山村的文化夜空。他在全国硬笔书法大奖赛中一举斩获一等奖,而后又在国际汉字硬笔书法大奖赛上折桂。这接连的荣耀,不仅为傅奇先生个人书写了辉煌篇章,更为傅杖子村开启了一扇通往书法艺术殿堂的大门。
在傅奇先生的引领下,四十余载岁月悠悠流过,书法的火种在傅杖子村不断传递,人才如繁星般涌现。如今,这个看似不大的小山村,已然成为书法艺术的沃土,培育出众多在全县全市全省乃至全国都颇有名气的书法艺术家,形成了青龙大地上一道独特的文化景观…
傅奇老先生如今已年逾古稀,78岁的他依旧精神矍铄,仿佛岁月并未在他身上留下太多痕迹,而是将更多的智慧与力量赋予了他。在书法的世界里,他宛如一位不知疲倦的行者,始终活跃在书法第一线,日复一日地深耕于书法艺术。他的作品风格独特,飘逸洒脱,运笔如风,笔锋遒劲有力,每一笔每一划都像是在诉说着他对书法的热爱与执着。欣赏他的字,犹如置身于一场盛大的艺术盛宴,让人沉醉其中,享受着那份源自灵魂深处的震撼与感动……
在傅杖子村的文化星空里,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著名诗人、散文家王海津先生也是一颗耀眼的明星。他不仅在诗歌、散文领域展现出卓越的才华,其书法作品同样堪称精品。他的书法柔中有刚,运笔自如,达到了一种独特的艺术境界。在他的笔下,文字仿佛有了生命,或灵动跳跃,或沉稳大气,尽显文化底蕴与艺术修养……
傅墨,李胜贵,周占良,周占权等先生乃至年轻一代如李文达,杨会平, 王友山,傅千里,傅丽娜,傅自航等后生同样来自这个充满文化魅力的小山村。他们在紧张忙碌的工作之余,始终坚持习练书法。书法于他们,不仅是一种爱好,更是繁忙生活中的一片宁静港湾。他们的书法作品虽然还没有形成迥异的,独特的风格,但也挥洒自如,独具特色,那非凡的功夫背后,是无数个日夜的坚持与热爱……
欣赏傅奇老先生以及海津和傅杖子村后辈们的书法作品,绝对是一种精神享受,特别是傅奇老先生的书法作品,内容几乎都是他自己的原创诗文,在全国上下开展“精准脱贫”的日子里,他挥毫泼墨,赋诗一首《脫贫感賦》,书法内容为:八十一鱗已出渊,高歌頌我好家山。脫贫不负洪荒力,踵武猶攀百尺竿。擘畫新圖開万象,爭先大道賴群賢。都峰玄水齊歡豫,乾轉坤旋樂歲年……
一代又一代的傅杖子人,在先辈们的影响下,将书法融入了生活,融入了灵魂。写书法,早已成为这个小山村百姓的文化自觉。这份对传统文化的坚守与传承,让傅杖子村的书法之名不胫而走……
终于,这份来自小山村的书法热情与成就,引起了外界的关注。县里的幽燕美术馆,专门为这个村的书法家们举办了一场盛大的书法展览,拟将在今年五一期间展出。在展出之前,我们一行人非常幸运地先睹为快,提前参观,漫步展厅,我们深深的为展出的书法作品而惊叹,感叹,赞叹,大家都为这个书法展而振奋,兴奋,亢奋……不禁伸出大拇指啧啧称赞……
走进展览厅,仿佛踏入了一个书法的艺术长廊。参展的书法艺术家们,既有白发苍苍的耄耋老人,如傅奇老先生,他们用一生的时光沉淀在书法之中,每一幅作品都蕴含着岁月的故事;也有十几岁朝气蓬勃的孩子,他们的作品充满了新奇与活力,展现着书法艺术未来的无限可能……
傅杖子村,这个名不见经传,偏居一隅的小小山村,以书法为纽带,将一代又一代的人紧紧相连。
文以载道,文脉相承,在傅杖子村这片山清水秀的土地上,书法不仅仅是一门艺术,更是一种精神的传承,一种文化的延续。它让这个偏远的小山村,在弘扬祖国传统文化的道路上,绽放出属于自己的独特光芒,成为了一个令人敬仰的独特文化传奇……
扫一扫分享到手机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