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量和往年相差无几,但收入却是往年的10多倍。这多亏了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常学东教授!" 这个春节,青龙满族自治县官场乡山岭高村杨永利笑得合不拢嘴,逢人就讲。
杨永利是山岭高村安梨种植大户,年产量在1.5万斤左右。往年安梨下树后,由于卖不出去,总是储存在自家地窖,等到开春再卖。由于储存时间过长,往往会烂掉一大半,剩下的只能卖到500多元钱。2016年因为有了收购保护价,一袋袋安梨换成了真金白银。
常学东不但是学校的教学、科研骨干,同时还是国家果品加工技术研发分中心主任,对安梨研究颇深,是业内专家。他主持研究完成了20项国家、省、市级科研项目,其中5项获得省级科技进步奖。他开发出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酸梨汤、安梨膳食纤维饮料、安梨酒等系列新产品,建成了1座总投资1.6亿元的加工厂。目前酸梨汤、山楂汤两大系列的6个品种已销往北京、天津、辽宁等10多个省市,并被指定为 "2016年唐山世界园艺博览会" 果汁饮品类唯一产品供应商。
安梨又称酸梨,具有500多年的栽培历史,是我省燕山地区的优质特有树种,更是青龙地区的扎根产业之一。俗话说 "果贱伤农" 。山岭高村因品种老化、管理粗放、地处山区交通不便等原因,出现了卖果难、产品大量积压等问题。2015年,当地安梨售价每斤不足两毛钱,大批果农忍痛伐树,安梨种植面积锐减三分之一。
2016年初,常学东到官场乡调研,发现果农伐树现象,当即叫停,并承诺短时间内帮助解决安梨销路问题。常教授积极联系自己研发团队提供技术支撑的安梨加工企业--河北燕禾泉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并带领该公司董事长赴山岭高村实地考察,并经双方协商签署合作协议,以0.35元/斤保护价收购所有安梨。常学东团队又把目光投向安梨种植环节,联合公司在官场乡各村建设安梨生产种植基地1万多亩。常学东带领团队还攻克了板栗、芦笋、山楂、酸枣和食用菌等品种的深加工的研发工作,在秦、唐、承等20多个县(区)和山东等地创造了可观效益。由于成绩突出,常学东团队被河北省科技厅评为 "李保国式科技服务团队" ,他本人也被评为河北省山区经济技术开发先进个人,并被秦皇岛市委推选为河北省第九次党代会代表。(转载自河北经济日报)
扫一扫分享到手机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