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千多年前,燕山东麓,长城脚下,先民望着日光的喷薄,在山丘之上植枣栗、事农桑,在漫天星斗的清寒下,循着炊烟升起的地方,踏上归途,等待雨露的滋养和春秋的氤氲,而后,或北上,或南下。两千年后的今天,渤海水汽西进百里,燕地群山强阻北部西伯利亚的寒风,留下了一抹从容。小城历经风雨,饱经沧桑,多少古老湮灭在时光中,唯一从未改变的是漫山遍野的栗树与经久不散的栗香。
一转眼,两千年了。
曾经的燕地,如今巍巍群山连绵不绝,青龙河水纵贯全境,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农事格局在千百年来孕育了璀璨悠久的文化以及勤劳勇敢的人民,千百年的时光更迭,青龙满族自治县已作为 "京东板栗之乡" 名扬华夏。青龙板栗是中国板栗主产区之一,青龙人和政府对此投入的研究改良、品质提升、技术型开发等举措全面开花。截至目前,全县板栗栽培面积达到100万亩,位居全国第一位,年产量6.5万吨,年产值6.9亿元,全县农民人均板栗收入1500多元,未来5年,青龙板栗产业总产值将达到15亿元,全县农民人均板栗收入将达到3300元。随着青龙板栗产业的逐步壮大与品牌强农理念的进一步深入,品牌建设已成为青龙文化、民生、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2021年4月,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升级版落地青龙,青龙迎来重大发展契机,创造性地走出了一条以板栗发展为支点,以各方资源为优势,借栗打力,推动政府、农投商贸及无界三方协同,实现品牌全面建设,进而驱动县域经济发展的 "一二三" 品牌兴县之路。
一面旗帜高举,政府保驾护航
在青龙板栗等青龙特色农产品品牌发展之路中,县委县政府施政得当,打出一面 "软硬相间" 的旗帜,为品牌的发展奠定了重要基调,打通了关键环节:一方面通过 "三级书记抓电商" 模式塑造的 "软性引导" 打通机制梗阻,营造电商与品牌发展的重要氛围,另一方面,高度重视物流建设,凭借青龙·阿里数字乡村智慧物流园建设的 "硬性基建" ,夯实农产品上行和工业品下行的基础,实现青龙板栗等青龙特色农产品的顺利流通。
软性引导:打通机制梗阻,营造发展氛围。自 "升级版" 示范县项目落地青龙,便得到了青龙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为进一步激发青龙农村电商内生动力,优化县域内电子商务发展环境,形成自上而下、内外联动的稳固有力的电商工作格局,推动青龙电商向高质量、高层次迈进,总结出 "县委书记统筹谋划,举旗定向;乡镇党委书记承上启下,破解难题;村党支部书记率先垂范,带头直播带货" 的青龙 "三级书记" 抓电商的电商发展模式,为品牌建设之路扫平了障碍。
硬性基建:推进园区建设,破解物流难题。电商示范项目已完成物流共同配送体系搭建,建立1个县级物流快递配送中心,6 个乡镇级物流快递配送中心,并联合市场商贸主体,搭建1个工业品物流配送中心,在青龙,整体实现了三级物流体系打通和村域终端触达。积极推动青龙·阿里数字乡村智慧物流园建设,规划 "两仓三中心" 模式,建设农特产品上行产地仓、工业品下行共配仓和电商公共服务中心、大数据分析中心、农特产品展销中心及办公中心,通过整合共享电商、物流、快递业资源,建成青龙物流、商流、人流相融合的基础设施平台。现在,县内物流企业平均日出港订单量由1000单增加到4000单以上,由单包裹5元/公斤降低至到2.8元/公斤。
两种力量注入,农投商贸建功
2022年1月,成立青龙满族自治县农投商贸有限公司,通过政企联合,专业共建,资源互补的方式,立足产业服务,重塑品牌影响,培育优质产品,聚合营销资源。以全渠道农产品经营为主要业务,重点开展产销对接与整合营销工作,围绕 "两端一中心" 建设思路,通过 "一企一会4+N平台一联盟" 工作实施路径,完善农产品供应,强化产品渠道,建立合作链接桥梁以及线上线下营销渠道矩阵,整合各类渠道资源形成助农联盟团,共同帮扶全县农产品出山进城。在农投商贸的积极对接下,教育部高校资源与阿里巴巴等平台两种重要力量成功注入青龙,释放销售途径和品牌影响,打通 "注意力+购买力" 环节。
高校力量:拓宽线下销售渠道,积极联手地方高校。高校作为人才培育的摇篮,是未来社会中坚力量的聚集地,依托教育部,高校资源的获取为青龙板栗等青龙特色农产品积累了潜在的用户群体与品牌声誉。截至目前,农投商贸已对接教育部高教社商超、教育部高教社党群工作部、教育部学生发展中心、顺丰丰享平台、吉林大学、广州科学技术学院等10余个渠道,销售农产品100余万元。并积极组织开展各类对接活动:先后完成燕山大学品牌推荐、长春市6所高校见面会、河北青龙优质农产品推荐会等。得到全国10所高校支持,联合成立助青联盟团,开启 "助力青龙农品销售系列活动" ,这不仅是高校帮扶与地方产业发展相结合的新探索,也是高校育人与乡村振兴实践相融合的新模式,更是青龙走向全国的新尝试,得到了教育部、省市商务口、县主要领导的高度认可和评价。
平台力量:销售途径全面释放,品牌影响日益增强。作为商品走向全国最行之有效的销售途径,电商平台所承载的力量不可忽视,对于志在全国市场的青龙板栗来说,阿里巴巴、京东等电商平台的助力是获得快速发展的重要支撑。截至目前,县农投商贸联合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已完成搭建阿里巴巴天猫-青龙原产地商品官方旗舰店、京东中国特产·青龙馆、扶贫832平台-青龙特产专区,教育部绿色食品供应链平台县域产品自营平台,为青龙板栗等青龙特色农产品销售提供重要助力。
三个底座支撑,无界专业服务
作为 "升级版" 综合示范项目的综合服务商,同时是青龙农产品品牌建设的操盘手,无界以其严谨专业的服务能力,深耕县域的强大决心在青龙进行全面的示范县建设。通过公共服务、品牌服务和营销服务,在品牌建设、品牌培育、品牌营销与品牌传播等方面发挥力量,为青龙板栗等青龙特色农产品品牌的发展强化支撑。
公共服务:服务深度聚合,助力人才培养。截至目前,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积极开展电商咨询服务百余次,实地走访乡镇40余次,增强全县电商服务类资源链接和聚集,挖掘微鼎广告传媒等本县域内有实力的电商服务单位,重点对接外部如顺丰丰享电商渠道、淘系、抖音MCN机构、高校分销渠道等引入青龙;通过指导乡镇完善电商公共服务功能,提升乡镇、村电商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积极筹备线上线下电商人才培养课程、游学、沙龙及电商直播大赛等活动,立体有层次的进行电商人才培养,截至2022年10月份,通过示范县项目开展多层次电商技能培训及训后学员辅导,培训总人数达4493人次,直接培育出459名电商从业者,店铺累计销售额600多万元。
品牌服务:专业驱动传播,品牌模式先行。通过对青龙产业资源、品牌现状、历史文化等实地调研,以品牌化为推动力,建立健全了青龙满族自治县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综合发展体系,创建 "青龙板栗" "青龙苹果" 两大区域公用品牌并开展了一系列与之匹配的品牌推进工作,聚合构建了以品牌为核心、产品为载体、产业为支撑、致富为目标的 "青龙满族自治县农产品电商经济体" ,以实现从 "特色农产品" 到 "品牌农产品、品牌产业、品牌经济体、品牌目的地(区域知名度)" 的战略升级。并完成栗殿下、木兰菌业等5个重点企业产品品牌的设计提升,包括重点网货包装、网货素材规划,并进行全面的推广应用,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塑造出 "萌物润心甜,好栗不止一面" 等优秀产品口号,借助媒体资源宣传放大,通过品牌形象、包装设计等元素输出,为企业讲好故事、卖好产品奠定基础。在2022年6月24日举办的河北农业品牌创新设计大赛中,我县 "青龙板栗" "青龙苹果" 区域公用品牌双双获奖,印证了青龙区域公用品牌的市场性。
营销服务:直播引领风潮,营销推动发展。自电商示范项目落地伊始,各类营销活动开展如火如荼:截至目前,累计开展各类线上活动30余场,其中,2021年7月23日,青龙小米亮相恩佳N超级粉丝节,199.9万人观播,6秒钟爆出5000单;2021年10月26日,支付宝芭芭农场 "蚂上助农" 河北站专场销售,全国曝光量超过1.6亿次,2天时间农产品成交量超20万单,成交额228万元;2022年2月19日-28日,淘宝 "消费帮扶新春行动之开门红" 活动,共售出农特产品6000余件,销售金额15.3万元;2022年9月23日,知名主播李佳琦、盛太全球购、祖艾妈等多位全国知名主播直播间,开启了青龙特殊的 "丰收节" ,2分钟售罄20吨青龙板栗,满栗香白芸豆、山楂汁被抢购一空,最终成交121万元,当晚,6小时的直播,就引来4683万粉丝围观,其中,青龙原产地商品官方旗舰店销售10万袋板栗仁2分钟售罄,累计销售额达65.8万元,在线实时观播人数达3638.82万人次。2021、2022年双十一,青龙板栗两度做客央视直播间,向全国人民带去了青龙板栗的故事。
2022年6月青龙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经过了省厅的绩效考评验收并高标准通过,标志着示范县 "升级版" 建设工作得到了省、市商务口领导的高度认可。2022年全县网络零售额18.68亿元,同比增长14%左右,其效果令人称道。从渤海之畔到纽约广场,从寂静村落到繁华都市,从蜿蜒的青龙河到奔腾汹涌的长江,从板栗优势产区到盒马县,从博览会到冬奥会,从奔驰于燕山路的公共汽车到穿过长安街的北京一号线列车,从 "此京东板栗其人皆与千户侯" 到 "世界板栗看中国,中国板栗看燕山,燕山板栗看青龙" ,风尘仆仆一路走来,板栗声势渐起,青龙与有荣焉。
扫一扫分享到手机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