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察组一行先后来到北京市房山区、门头沟区、平谷区,重点对各沟域地区的特色经济产业进行观摩学习,对考察区域自然与人文的充分和谐进行深入探究,考察人员无不对北京沟域的发展表示震撼。
与百年古树为毗的仙栖沟域,聚集以赏、闻、採、饮为一体的50亩菊花园是张坊镇探索沟域发展的新模式,菊花与青山绿水的交相呼应,映衬出一幅人间天境、洞天福地。彭树香行至此处详实询问当地农户种植菊花茶的效益,仔细听取关于菊花茶种植程序、要领和技术等方面信息。
“山顶养殖、山洞贮蛋”把天然、绿色、环保作为市场竞争的新理念,总面积达120余亩,养殖总量12000只,金鸡岭柴鸡养殖场进一步坚定了我县养殖大户利用山野的自然特征,孵化、养殖纯天然种鸡、将自然生态与环境保护有机结合的信心。
“百年古树、奉献不衰”大清梨园四百年古树,承载着京白梨经久不衰的古老历史,由国民党原主席连战亲笔题词的台湾农场正处于此,考察组行至此处停留许久,深入梨园农户家中,认真听取相关工作人员说明梨园历史、规模和效益,重点就京白梨的栽植技术和市场方面进行询问,彭树香表示,我县地质条件与门头沟区极为相似,认真肯请门头沟区各级部门指导我县此类作物的栽植技术,我县必将加大此类经济林木的栽植,不断塑造产业化、规模化、效益化的产种植理念,在促农增收上下大力度。
重视河道治理,在山区地理环境中彰显出具有新意的特色,将山区文章做实、做强,把樱桃种植作为经济的增收点,截止现在,总面积超过1000亩,品种达60类,每千克高达480元,素有“小桥流水人家”的门头沟区桃花沟村,真正意义上实现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意义,极具世外桃源的韵味。
素有“天下第一桃”美称的平谷区华山镇桃园,让考察组进一步掌握了“一品、一园”完整的产业链条的形成过程,数以千亩的桃树,在盛开时节是一片汪洋“花海”,注重集约化、规模化,在果品质量上好中求好、精益求精。
平谷区大华山镇挂甲峪村由原来极为贫困落后的山区村落变为“小流域综合治理的典型、山区建设样板村、生态文明村”,也由此获得“北京最美的乡村”的殊荣,彭树香一行通过观看《挂甲峪发展新篇章》,听取汇报介绍,对挂甲峪村的发展历程进行详细的了解,对该村的各方面建设尤其是关乎民生的新民居建设进行了认真的观摩。
考察结束后,彭树香表示,感谢北京各级部门对我县考察组的大力支持和协作,希望各界人士到青龙传经送宝,同时指出,考察组会把此次沟域经济的考察作为“取经”的重要渠道,把取经所得当做日后工作的立足点,使其发挥出最大的效益,着力在因地制宜上下功夫,在更深层次上理解沟域经济模式,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旅游产业,在延伸产业链条的道路上摸索经验,通过此次学习考察,真正做到找差距,受启发,增信心。各考察人员一定认真做好总结,强化认识,进一步增强发展乡村特色农业项目、旅游产业规划的紧迫感,按照现代化的服务理念,将农家乐和休闲度假设施结合起来,开发建设更高档次的乡村旅游,同时,加大发挥联系的广泛优势,积极启动招商引资预案,为全县及早建成覆盖面更广的乡特色产业、旅游项目,拉资金、引项目、寻人才。
扫一扫分享到手机端